查看原文
其他

时空压缩 | 北大汇丰财经新闻考研真题详解43

Athena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2-12-1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20级新传考研QQ群


18北大汇丰财经新闻真题名词解释部分


2018年北大汇丰财经新闻综合部分考了“选择性注意”“控制论”“自我效能”“议程建构”“时空压缩”和“弹性生产”六个名词解释。其中前四个概念较为基础,属于常规考题。值得注意的是“时空压缩”和“弹性生产”,这两个名词解释容易失分且均与西方经济资本主义以及福特主义、后现代主义有深入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财经新闻方向的特点,增加了与以往新媒体及MJC方向考题的区分度,是一大亮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出自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中,他认为人们接受信息时存在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注意也是选择性接触机制中一部分。

 

选择性注意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从媒介选择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能够支持其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以减轻认知上的不和谐。从传播形式上来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

 

人自然地接受同自己已有观点或立场相一致的内容,接受对自己和所属群体有利的信息,排斥不相一致的内容,回避有害或不利的信息。受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盘接受媒体传播的一切内容。

 

参考文献: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作者:段鹏

 

 

二、议程建构  


议程建构理论发轫于政治学领域,由政治学学者科布与埃尔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用以检验团体、机构与精英之间的关系。议程构建是对议程设置的拓展,补充了媒介如何设置议程,并提出了一个媒介构造议程的方式。议程构建理论的两大核心内容是对议程建构的效果研究和对媒体议程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伴随着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学科间的相互交融,一些学者将议程建构理论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加以探索,以呈现媒体在议程建构中的作用。朗氏夫妇(Gladys Engel Lang& Kurt Lang)率先将议程建构理论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在对水门事件进行细致分析后,朗氏夫妇认为水门事件中的总统、媒体及公众舆论存在着交互影响,即三者中的任意一者在影响他者的同时,亦会受到他者的影响。

 

朗氏夫妇的研究模式开启了日后议程建构理论在传播学领域中的一大研究趋势,即对官员、媒体、公众之间关系的研究,考察政策议程、媒体议程、公共议程之间的关系。该类研究植根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土壤,常常以政治竞选、民主参与为研究背景,如对美国总统竞选,州长竞选或西方国家全民公投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议程建构理论的产生、发展及转向


《现代传播》


作者:石义彬 刘骏

 


三、弹性生产


亦称为“柔性生产”,是西方经济学范畴下的概念,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需求、销售、市场行情等各种相关信息,来调节生产的量的生产活动。可变因素多,可变动大,具有可调节性。

 

“弹性生产”问题较早出现于查尔斯·F·沙贝尔等人的研究中,他在1983年提出“弹性专业化”术语来解释“后福特主义”问题,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的考察,他肯定这是工业革命之初就出现的一种生产倾向,并认为“弹性生产”较之于“大宗生产”更能幸免于经济混乱。弹性生产理论试图解释市场国家行为和生产状况的变化。

 

德里克又进一步直接强调,就社会而言,新技术赋予资本和生产空前的流动性,因而生产的定位似乎处于一个永恒不断的流动状态,为资本对抗劳动力寻求最大利益,同时也摆脱对资本活动的社会和政治干涉,因此称为“弹性生产”。

 

 

参考文献:


胡大平.弹性生产、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20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1):23-32.



四、时空压缩 


时空压缩由空间问题当代研究的领军人物戴维·哈维提出,他从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中汲取营养,回归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批判,从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表征的后福特主义特质中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

 

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现象使得空间剥夺现象放大到全球范围,无论是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还是后现代的柔性生产,都会导致生产过剩,例如“倒牛奶”现象。资本积累的危机得不到根本解决,相反还会在时空压缩的背景下加剧。正是由于资本趋利的空间选择,带来了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在时空压缩的背景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原来阶层的剥削的空间差异会从城市内部放大到各国,区域不均衡发展日益加剧。

 

如今,时空压缩也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和“跨越时间的空间压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愈益发达情况下,原本遥远的距离可以缩短为几个小时,形成了跨越空间的时间缩短和跨越时间的空间压缩(以时间消灭空间),使空间明显缩成“地球村”。

 

参考文献:


戴维哈维“时空压缩”理论研究 


作者:伏珊 邹威华



五、 控制论 

 

“控制论”由美国哲学家和应用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1948年提出,如今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控制论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它以“反馈”概念为依据,通过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维纳的定义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反馈”对认识人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维纳的观点,传播问题可以视为通讯问题和控制问题,即传播问题就是对若干危险情况进行秩序的和可重复的控制。

 

传播学研究中普遍运用控制论,制度、法规、受众、效果等几乎所有研究领域,都渗透着控制论的思想。控制论被运用到各种传播情况中,例如,运用电视收视率和电视节目编排的关系中,运用到政治家的舆论民意监测动力中...互联网电子信息系统下,传播技术的交互作用被更新,控制论思想向语言系统和其他应用等延伸。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六、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本期推荐:

1.利用AI技术,可以给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换脸”了!| 一周大事记(2.25-3.3)

2.吴靖老师新论文:“算法”具有自由意志吗?|北大快讯06

3.《人间世2》:医学的故事也可以如此书写 | 健康传播12

4.一表看懂北京各校新传考研招生信息!想考到帝都的同学们注意了!

5.考研调剂攻略:A区学校调剂汇总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



我这么好看//


确定不点一下“好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